为推动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书香漯河、体育漯河建设,市文广旅局牵头起草的《漯河市“十四五”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发展规划》于近日印发实施,规划明确了我市文广旅体工作的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及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到100%全覆盖。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全面加强,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文物保护成果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优秀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涌现,“十四五”期间力争推出2-3部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活力迸发,全市接待游客量达到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亿元;力争创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1—2家、A级旅游景区20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5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个、休闲示范农庄10个;文旅体投资总额达到100亿元,全市各类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机构达到2500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广旅体企业100家,行业从业人员10万人,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0亿元,增加值50亿元,占GDP比重大于4%。体育漯河建设成效亮点凸显,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体质更加强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两县建成“两场三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组织发展壮大,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更加丰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大赛贡献率不断提高,参加河南省运动会成绩力争进入先进行列。智慧广电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市县一体化广电全媒体传播体系,智慧广电全业务服务模式基本建立,视听对外传播能力明显提升,行业监管和安全播出保障更加可靠,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及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规划》制定了发展布局和奋斗目标,主要是聚焦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结合我市“三圈三廊三带”城市发展布局,以科学、全面、系统观统筹漯河市文广旅体事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局面。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扎实推进体育漯河建设、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创新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健全完善现代文广旅体市场体系,深化文旅融合、创意驱动、创新发展,实现文化赋能、旅游为民、产业带动,传承文化基因、激活文化优势、释放文旅动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有力引擎、提供文化支撑。
《规划》提出的六大发展任务分别是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扎实推进体育漯河建设;创新发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完善现代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市场体系。
为确保《规划》顺利推进,我市明确了四大保障措施,主要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法治保障,确保相关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