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网站首页 > 公共服务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漯河市召开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暨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会
作者:    来源:    日期:2022-05-31    阅读:187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会议、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 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群众文化活动高水平举办,5月28日上午,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钉钉”视频形式召开了2022年漯河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暨“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会。


市文广旅局三级调研员何辉同志主持会议并对工作进行安排。局机关公共服务科、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全体人员,各县区文广旅局分管领导、业务股室、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文化合作社相关人员等共58人通过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会议组织收看了河南省首届“惠民文化节”线上启动仪式暨艺术广场舞、群众大合唱、“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线上推进会;重申《“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漯河市2022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解读了《关于推动漯河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活动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

会议指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在市文广旅局党组领导下,转变思路、攻坚克难,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推动基层创新实践。一是广泛开展节庆文化活动。2022年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全民艺术普及周、全民读书月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1036场次,受益群众80万人次。二是不断夯实基层服务阵地。市5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58个乡镇文化站、131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免费开放水平和文化服务效能,在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获评国家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1个。在全省公共文化服体系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中,2019、2020年连续两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获得专项奖励资金1040万元。三是丰富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以“乡村文化合作社”为抓手,推动线上平台注册文化合作社社员1496人、发布作品7111部、视频点赞量366334次;组织舞阳康庄文化合作社参加河南省首届“惠民文化节”连线直播及全省非遗曲艺线上展演周活动;推荐郾城区何庄青龙(非遗)文化合作社参与经验交流;优选舞阳县、郾城区、源汇区、市文化馆4个典型案例积极申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招募舞阳县康庄文化合作社社员陈文玲老师为“圆梦工程”志愿者,被文旅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联合表彰,成为获此殊荣的全省唯一。四是积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联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出台《关于推动漯河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谋划了6个方面、18任务、6个专栏19项具体工作4项保障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工作遵循、行动指南


会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要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科学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发展的关系,正确把握好安全生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文化服务“主动仗”,以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下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重点,从5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城乡一体建设。根据《漯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各县区要结合实际,着手制定本地的基本服务标准,制定服务目录并及时公示,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二是擦亮公共文化品牌。一方面,要继续深入开展“幸福漯河”“书香漯河”等全市性品牌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群众需求,打造符合实际的活动品牌,着力构建“县有品牌、乡有特色、村有活动”的工作局面。三是创新文化服务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要由“场馆”转移到“人”,要聚焦供需矛盾,深入开展供给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全面提升服务的实效性,针对不同群体,统筹做好各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使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精准化。四是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统筹建设,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终端智能化,推进与省“文化豫约”和市“惠民一点通”平台的互通互联。五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要结合群众需求,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支持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活动项目、配送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的注册招募、服务纪律、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依托文化场馆、文化阵地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形成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会议强调2022年下半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重点和任务,着力做好6项重点工作是聚焦主题活动。按照市委宣传部《“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群众文化活动方案》和市文广旅局《“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漯河市2022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及《2022年省市民生实事任务分解台账》要求,持续开展多项主题活动,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二是抓好绩效考核。从基础指标、效能指标、高质量发展指标和第三方评估4个方面开展相关培训,做好充分准备,迎接2021年度绩效考核。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结合高质量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培育全市标杆、选树先进典型。四是拓展新型空间。根据“书香漯河”建设整体布局,结合城市书房建设实际,在城市、乡村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服务精、效能高的新型空间。五是推进试点项目。建好国家试点——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指引”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各类活动的覆盖面、知晓度和实效性。六是振兴乡村文化。重点打造乡村文化合作社,评选市级示范性文化合作社,推选省级示范性文化合作社,开展“乡创美拍”活动,举办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推行“荣誉社长”制,培养一批具有创作优势和传播优势的乡土文化能人,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