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豫剧艺术中心由建国前的“四街”“五班”等剧社合并而来,是目前漯河市最具专业化知识化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是豫剧沙河调的主要传承载体。现在的漯河市豫剧艺术中心,在职职工107名,平均年龄二十多岁,演出阵容严整,年均演出近600场次,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在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会议上推广。2021年,漯河市豫剧艺术中心被国家人社部、文旅部授予“全国文旅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全力配合中心工作。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参加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由中宣部、文旅部颁发纪念奖牌和荣誉证书;作为唯一受邀戏剧团体参加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专场演出;参加漯河市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受邀参加北京市第二十一届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与众多国家艺术团体同台演出。
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在疫情期间,剧团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捐赠防控物资,组织演职员参加防控行动;将一大批优秀剧目在公众平台、百姓文化云、快手、抖音等官方网络平台推送,丰富群众疫情期间文化需求;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疫情防控主题作品;在妥善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在文化市场逐步开放后,积极投入演出,满足群众对线下戏曲艺术的需求。
管理水平业内领先。独有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模式、家长式管理形成的综合管理模式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有力地促进了青年人才成长,增强了凝聚力,增加了文化自信,省委宣传部组织全省文艺院团长专程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省文旅厅将漯河市管理经验向全省推广学习,同时在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会上分享推广。半军事化管理受到了漯河军分区的关注,于2019年5月授予漯河市豫剧艺术中心“民兵舆论战分队”,将青年骨干纳入民兵管理。
精品剧目层出不穷。创作一大批优秀剧目,获得多项荣誉,一大批优秀青年文武演员和文武大戏填补了河南豫剧武戏的缺口。其中《战洪州》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被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目;《贾湖笛声》荣获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文华优秀剧目奖;《七星剑》年荣获河南省第十四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七星剑》《战洪州》两部剧目连续两届入选参加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展演;《郾城大捷》荣获第十五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大奖;同时推出《血溅乌纱》《包青天》《下陈州》等一大批符合主流价值观、群众欢迎、市场占有率高的优秀传统豫剧作品,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外交流成绩显著。2017年创排剧目《七星剑》受韩国舞动国际艺术节邀请和省文化厅委派,赴韩参加国际艺术节交流;2019年,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漯河市艺术团出访波兰,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与华沙联合举办庆祝中波建交70周年文艺演出上受到认可,受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多位博士生关注。
服务群众孜孜不倦。推出以戏曲为主题的 “幸福漯河梨园情”等多项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业余时间免费开展公益演出活动,对全市戏曲爱好者进行培训和帮教,对民间戏迷组织进行技术和物资扶持。每年举办戏迷擂台赛,累计吸引全市三千余名戏迷参加,辐射周边地市,为广大戏迷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扎实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精选优秀获奖剧目,深入全市各个县区村镇开展公益演出,累计演出数千场次,受益观众上百万,把好戏送到群众家门口。
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传承工作。挖掘整理豫剧沙河调相关资料,复排沙河调《斩岳云》等经典剧目,并创排《郾城大捷》等沙河调新创剧目,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戏曲沙河调大中专班,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沙河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